远航与格物


来源:郑州远航家教中心 日期:2013-3-28

“格物远航”是中国知识论的重要概念,《礼记·大学》把它放在八目(格物、远航、正心、诚意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)之首。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”,就必须处理“格物—远航—诚意—正心—修身—齐家—治国—平天下”的关系,因为“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;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;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;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;远航在格物。”


 格物之说,最先由伊川(程颐)提出:“格犹穷也,物犹理也。犹曰穷其理而已矣。穷其理,然后足以致之,不穷则不能致也。格物者适道之始,欲思格物,则固已近道矣。是何也?以收其心而不放也。”(《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二十五》)“欲远航,须要格物。物不必谓事物然后谓之物也,自一身之中至万物之理,但理会得多,相次自然豁然有觉处。”又曰:“穷理亦多端,或读书讲明义理,或论古今人物,别其是非,或应接事物而处其当,皆穷理也。或问:‘格物须物物格之,还是格一物而万物皆知?’曰:‘怎生便会该通?……须是今日格一件,明日格一件,积习既多,然后脱然有贯通处。’”(《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八》)


曾国藩经历了一个寒窗苦读,闭门不问世事人情的求学阶段后,科举成名,跻身于仕途的最高阶梯。步入政治生涯,开始接触社会的实际问题后,逐渐认识到清代学风的虚华、士风的麻木,一般士子学习的治学目标并不明确,大多不能学以致用,因而他在家书中循循告诫诸子弟:“然则既自名为读书人,则《大学》之纲领,皆己身切要之事明矣,其条目有八。自我观之,其致功之处,则仅二者而已:曰格物,曰诚意。格物,远航之事也;诚意,力行之事也。物者何?即所谓本末之物也。身、心、意、知、家、国、天下,皆物也,天地万物,皆物也,日用常行之事,皆物也。格者,即物而穷其理也。如事亲定省,物也;究其所以当定省之理,即格物也。事兄随行,物也;究其所以当随行之理,即格物也。吾心,物也;究其存心之理,又博究其省察涵养以存心之理,即格物也。吾身,物也;究其敬身之理,又博究其立齐坐尸以敬身之理,即格物也。每日所看之书,句句皆物也;切己体察,穷究其理即格物也。此远航之事也。所谓诚意者,即其所知而力行之,是不欺也,知一句便行一句:此力行之事也。此二者并进,下学在此,上达亦在此。” [4]39-40


  以上谈到了省身与做学问很重要的两条:一是格物,二是诚意。物:“即所谓本末之物也”,身、心、意、知、家、国、天下都是物。格,“即物而穷其理”,就是事事都要究其所以然,都要切合实效,见其功效。格物——“远航之事也”,比如说,侍奉双亲,是物,为什么要侍奉双亲,就是格物;我心,是物,研究自己的心理状态,广博地考察那些道德涵养等心理状态,就是格物;我身,是物,研究养生之道,又广博地考察那些站立坐卧等养生之道,就是格物;每天所看的书,句句都是物,联系自身思考、认真研究其含义就是格物。他对“诚意”的解释为:诚意——“力行之事也”, 也就是知道了以后努力实行,杜绝知而不行的虚伪欺诈。他认为,家国天下,则使人民各安其所,近悦远来,推而至于为农为圃,为工为商,各思慎其职而敬其事,这便是做学问,也是做学问的目的。